影片內容簡介
1.
「鐵肺人生」(Brething Lessons,1997),導演虞琳敏Jessica
YU,29mins
影片簡介:紀錄一位重度殘障,需倚靠人工呼吸器為生的詩人作家的生活與內心世界,主角歐布來恩六歲罹患小兒麻痺,必須終身倚靠鐵肺維持生命,但他並沒有退縮,反而以過人的毅力取得柏克萊大學的文憑,並出版了一本詩集。全片以歐布來恩的自述為主,加上他與週邊的朋友及社工人員的互動,我們看到一個不屈不撓的生命,以及潛藏在一個沒有行動力軀體之內的澎湃的生命力。本片曾獲得199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2.
「聲音與憤怒」(Sound and Fury,2001),導演賈許艾洛森、羅傑魏斯堡(Josh Aronson、 Roger Weisberg),60mins
影片簡介:紀錄一個全家都是聽障的家庭,父母親很自在地教育孩子適應一個聽障者在聽人世界中的生活方式,但這樣的生活被科學的進步打亂了,一項以電腦操控的新科技,能讓聽障者恢復聽力,這個家庭裡十歲大的女兒躍躍欲試,願意當作實驗品,父親卻持保留態度,不願女兒變成聽人世界中的次等公民。本片不僅探討了一項改善殘障不便的新科技,更進而探討身心障礙者的尊嚴問題。本片曾獲得200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3.
「跛腳王」(King Gimp,2000),導演威廉懷特坲(William
A. Whiteford),60mins
影片簡介:腦性痲痺者往往被誤以為是智障者,實則他們的肢體行動不便,與智力並無直接關係。本片描述一位腦性麻痺患者Dan Keplinger不屈不撓的生命風景,他從十二歲罹患腦性麻痺後,十三年來,一直不斷與不聽使喚的肢體奮戰不懈,終於自大學畢業,並成為一名畫家。本片曾獲得200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4.
「乖男孩」(Best Boy,1979),導演艾拉霍爾(Ira
Wohl),105 mins
影片簡介:以真實電影的形式,紀錄一位年老的母親如何一步步訓練她已進入中年的智障兒子,接受她終將離開他而死亡的事實,並教導他從獨自出門購物開始,適應獨立的社會生活,再試住到安養院內,慢慢接受與其他智障者群居的生活,全片拍來感人肺腑,是一部經典美國紀錄片。本片曾獲得197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5.
「再見乖男孩」(Best Man,2000),導演艾拉霍爾(Ira
Wohl),89 mins
影片簡介:二十年之後,導演回到安養院探望「乖男孩」主角,智障的大衛,此時大衛已高齡七十,但心智年齡始終停留在五歲左右。導演讓我們看到二十年的變化,以及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對這位智障者的影響(外人對他皆十分好奇與關切)。
6.
「美麗新視界」(Listening to Shadows,2000),導演寇雪克沙卡(Koushik
Sarkar),26mins
影片簡介:一名盲人執意要學攝影,在他的導演朋友的協助下,它逐步學習著攝影機的操作,同時也侃侃而談地道出盲人看世界的不同角度,以及他做為一個盲人在視覺正常者為主的社會裡所受的種種不快待遇。
7.
「阿弘的天空」(A Patch of Blue Sky ,2000),導演小林茂,26mins
影片簡介:一名身體重度殘障者不願意住進安養中心,而選擇了在自己家中生活,為此他必須大大更動家中各種設施,並廣徵了許多義工前來協助他做飯、洗浴、打掃房間,有時他也在家中招待他的殘障朋友,他以善用社會助力的方式做到生活上的獨立。
8.
「潛水鐘與蝴蝶」(Assigne a residence),導演尚賈克貝涅(Jean-Jacques
Beineix),27mins
影片簡介:知名法國導演受到暢銷書「潛水鐘與蝴蝶」的內容所感動,主動要求為書中主人翁鮑比拍攝一部紀錄片,此片記錄了他在醫院裡的生活點滴以及他在編輯克蘿德的協助下寫作的狀況,影片旁白則是鮑比自己書中的文字,也是他對自己處境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