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愛
人間才能無礙
中國時報
(黃文正 )
紀錄片女導演、也是本屆「圓缺之間」影展籌辦人蕭菊貞自嘲說,最近大概是她這輩子,說髒話最多的一段時間。原因是,最近一個月,她經常要和廣青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劉銘聚會,溝通影展事宜,也因此經常推著劉銘的輪椅上街,「看到路上或騎樓老是高低不平、凹凹凸凸,總有股無名火冒上來,想不罵髒話都很難!推輪椅上街後,才知道他們真是辛苦!」
蕭菊貞說,當初是因拜訪劉銘,想要拍他或其他殘障朋友的故事,才興起籌辦「圓缺之間」身心障礙紀錄片影展的念頭。「諷刺的是,在台北這個所謂的首善之都,我們卻找不到一個無障礙戲院,可以讓殘障朋友自行進場,真的讓人很感慨!」她無奈的說。
殘障女畫家黃美廉表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如何?從人們對待小孩子、動物和殘障者的態度,就可略見端倪,而台灣顯然還有待改進。她表示,民眾是需要被教育的,她非常盼望這個影展,能讓大家更尊重、了解殘障者的世界。
出版「潛水鏡與蝴蝶」的大塊文化郝明義則說,希望一般觀眾看了這些紀錄片後,不要只是感動、或說要更加珍惜自己之類的話,而是對殘障文化有更親切了解。他說,現今社會對殘障者的態度,的確已有改善,已經很少聽見有人用「殘廢」來稱呼殘障者。不過,「殘」這個字,多少還是有點歧視的意味,希望有朝一日,這個字也可以換掉。
儘管表面上來看,社會對殘障者尊重許多,但距離建立一個「平等合理的人間條件」,仍有待大家共同努力。郝明義舉例說,現在台北市的人行道,或是許多大型建築物,都增設了無障礙的輪椅出入坡道,讓殘障朋友方便許多。不過,他也常聽到,有些人很不以為然,覺得多此一舉,甚至浪費公帑。「我們的社會少了一種將心比心的貼心,人們應該明白,無障礙坡道,不僅幫助殘障朋友,也造福了許多人,如果沒有它,推娃娃車上街的媽媽或是上市場買菜的女人,將會多麼辛苦和不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