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紀錄片展》

關懷身心障礙圓缺之間 用愛彌補

[聯合報記者/簡竹君]

「圓缺之間——身心障礙紀錄片影展」今日起於各周末巡迴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映演,八部參展紀錄片來自美、法、日、印度,記錄身心障礙朋友,殘而不廢的生命歷程。影展後有座談,所有活動皆免費入場。

「當軀體僅剩左眼能夠眨動時,我們可以如何謳歌生命?」這是九七年大塊文化出版的《潛水鐘與蝴蝶》一書中提出的問題。作者鮑比曾為法國時尚雜誌 Elle 的總編輯,卻在腦幹中風後全身癱瘓,只剩左眼有作用,這個「準植物人」就靠著左眼的眨動,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出這本用生命寫成的書。「潛水鐘」喻指生命被形體所囚禁的困境;而「蝴蝶」則直指生命在想像中具有的自由……本書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而法國名導賈克貝涅,在讀完本書後大受感動,主動為鮑比拍攝了同名紀錄片,翔實地記錄一個認為「只要能吞下不斷滴下的口水,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努力活著、熱愛生命的故事。

「乖男孩」和「再見乖男孩」是導演艾拉霍爾相隔廿年的兩部作品,前者曾得一九七九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乖」片記錄七十多歲的年邁雙親如何教導五十歲的智障兒子菲力,接受父母終將離開人世的事實,並訓練他獨自出門購物,且安排其試住安養院,適應與其他智障者群居。「再」片則是廿年後,導演回到安養院探望七十歲的菲力,由於廿年前「乖」片的成功,外界對菲力有更多的關切,導演在呈現菲力當下生活時,也讓觀眾看見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對這位智障者的影響。

「聲音與憤怒」曾獲二00一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片中主角是一位接受人工耳移植手術的婦女,她雖講了卅年來第一通電話,卻遭有廿多年交情的聾人老友絕交,導演也旁及了失聰同胞中手語派和讀唇派的爭議。「美麗新視界」則是一位印度盲胞,學習操控攝影機,試圖拍電影的過程,片中有盲胞與明眼人精彩的視覺對話。「阿弘的天空」記錄卅歲的重度殘胞,為了過獨立的生活,美洲找來四十位義工,與他一同經營起他的一片自由天地……

「鐵肺人生」曾獲九七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主角是靠人工呼吸器為生的詩人歐布來恩,他在鏡頭前坦述自己的身體、人生觀,以及對感情與性的渴望、面對死亡的態度……在他沒有行動力的軀體下,生命力依然澎湃。「跛腳王」是二000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十三年來持續追蹤丹恩的成長,丹恩雖因腦性麻痹行動不便,但智力未受影響,他與國內知名腦性麻痹畫家黃美廉如出一轍,也成為一位畫家。

這些身心障礙者儘管得花更多力氣,從事一般人可以輕易達成的事,但挫折卻使他們加倍堅強執著,於是他們所釋放的生命光彩,也比一般四體健全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更炫目美麗。主辦單位期待藉由影展,讓禁錮在潛水鐘的靈魂,像蝴蝶一般飛舞,也讓一般人經由了解而更體貼殘障者的世界。

影展日期:台北今明兩天;新竹廿三、廿四、廿五日;台中廿四、廿五日;高雄十二月八、九日與十五、十六日。

洽詢電話:(○二)二五八一一九五四

影展網站:http://kcf.tacocity.com.tw/

2001-11-17/聯合報/42版/休閒文化周報 影音視界】

 

 

更新日期:2001/11/26